2016年12月28日 星期三

《百萬富翁的智慧》摘要與心得



既然拜讀了《下個富翁就是你》,當然接下來還要找出作者的其他作品來看啦!
延續前作,作者湯瑪斯・史丹利繼續剖析他所採訪的百萬富翁,都是如何白手起家致富的。


2016年12月23日 星期五

[財務觀念小站]其實"資產"和"負債"跟報表定義上的不一樣?!

各位知道財務報表的重要性吧!也因為如此,坊間出現了很多教導人們如何閱讀財務報表的書。


但是,在急著學習如何讀懂財務報表之前,有件事更重要!
那就是「財務觀念」!


如果還沒有建立正確的財務觀念,那就像是少了一個重要的基礎,若是在缺了一大角的基礎上面繼續堆疊知識,最後還是會倒下來的!


因此今天來講解一下財務觀念裡,「資產」和「負債」又是怎麼一回事。
Helen 直接套用富爸爸系列書中有關這兩個名詞的定義吧:


資產,就是能把錢放進你口袋裡的東西。

而負債,是把錢從你口袋裡取走的東西。



就這樣,結束。


你一定會說:「什麼?不會吧?這麼簡單~~~?」


真的,就是這麼簡單。請務必在你的財務觀念裡先建立這兩個定義,再來看一般所說的資產和定義吧。


我們來舉個例子好了,像是大家普遍都認為是資產的「房地產」。

2016年11月27日 星期日

《下個富翁就是你》摘要與心得

 
 
英文原著名是 The Millionaire Next Door,《富爸爸》系列中常提到的《鄰家的百萬富翁》指的就是這一本。這本書當初是 Helen 開始關注富朋友艾爾文之後,從他的文章之中看到的,因此從圖書館借回來看(新書已絕版)。
 
這本書講述的是作者如何訪問到許多財富高達百萬美元的富翁,以及其累積財產的方式,並驚訝地發現多數人都是白手起家,因此將他們致富的方法公開分享。

 
書中整理出採訪的百萬富翁的七大特性,列舉如下:

 
一、自願降低消費水準(Helen 註:節儉)
二、善於將時間、精力、金錢做高效率分配,以利財產累積
三、相信財務穩定比炫耀地位更重要(不買高消費奢侈產品)
四、未接受父母資助
五、子女長大後能經濟獨立
六、善於掌握市場契機(以有錢人為目標客戶)
七、選對職業

 
書中主要就是以這七大點繼續著墨,Helen 把自己看到後的重點也列下:

你何時受到啟發想通往財務自由呢?

不知朋友們都是一開始就已經知道自己要努力邁向財務自由的,還是跟 Helen 一樣,是在有一天,真的從心裡吶喊:「我不要再這樣下去了,我要努力去發掘一條可以通往財務自由的道路!」呢?在這裡,Helen 就說一下自己開始努力的契機吧!


其實我出社會之後,都是一個擁有穩定薪水的小資族。由於父母的知識水準都很高(兩人都大學畢業)因此對子女的功課也很要求,自然不會表現太差。出社會後,當然也是先投身公務體系(這樣說好像不太對,Helen 是進了教育圈裡面當助理,不過因為是國立大學,所以也算是國家出錢啦)


單身又沒有經濟負擔的朋友,也知道出社會如果擁有穩定薪水,應該都過得無憂無慮吧。Helen 就是因為這樣,所以這段期間過得還滿悠哉的,還能買些權值股,每年拿股利。甚至還去讀了研究所在職專班,成為後來轉成為接案工作者的契機。


在這段期間,發生了 2008 金融海嘯,還是單身的 Helen 此時還沒有多大的危機感,因為薪水還是可以照領,只是發現投資都縮水了。接下來連以往幾年可以拿不少的股利也都跟著大幅減少了,讓 Helen 覺得有些遺憾。因為這個工作薪水雖然穩定,但說起來也不是特別多,晉薪也都只是照著國科會的助理薪資標準走而已,這時才發現之前可以拿的股利原來是多麼棒的額外收入啊!


所以 Helen 開始嘗試購買基金,從定期定額,到單筆購買都有。因為金融海嘯之後的經濟復甦,基金的表現都還可以,所以後來薪水存下來的,就繼續投在基金裡面囉。也大約此時讀完研究所,轉職為接案譯者,薪水從穩定變成"有工作才有賺錢"。


然後就發生 2012 歐債危機了。基金價值全都跌了,但是 Helen 此時還是一般民眾而已,看大部分的財經分析都是說「基金的定期定額要持續下去做分攤,未來從底部漲起來時,才能已累積相當的資金」「現在逢低佈局正是好時機」,所以反而沒有從市場中脫身,還買了後來根本復甦無望的拉美基金。


此時 Helen 人生也發生大事了:Helen 結婚囉。結婚後的生活也都OK,因為兩個人都還能各自工作,但是要努力做人,因為 Helen 快接近高齡產婦的 35 歲標準啦!所幸,在 34 歲的時候就生下女兒囉~~


成為譯者之後的 Helen,因為物欲不重,所以薪水跟之前沒差多少,但因為是自由業,生孩子之後沒有育嬰假,也沒有育嬰半薪之類的任何福利,孩子的部分費用全都要靠自己的積蓄啦!(老公因為也沒有理財觀,所以沒有什麼積蓄,還好也沒有負債,而且很負責地願意支出家庭所有生活費,所以 Helen 可以自己賺的自己打算怎麼用,這是我們這一家的經濟狀況)


生孩子期間最大的開銷:住院費跟坐月子,都是 Helen 出的,住院費還能夠從醫療險申請一些補貼回來,但是坐月子等等的,讓存款逐漸減少,而且為了省保母錢自己帶孩子(沒有長輩幫忙帶,因為夫妻兩人都是上台北打拼的外地人),所以沒有收入了!


在孩子第一年(0~1歲)的時候,就好好的照顧小孩。接著開始利用小孩睡覺的時間,繼續兼職翻譯。但是接下來小孩的睡眠時間越來越少了,忙完家事然後等小孩睡覺才能開始翻譯,這是犧牲睡眠換時間啊,感覺又回到孩子剛出生時常要喝奶都沒辦法好好睡的階段了!


所以在這段期間,Helen 會在計算自己的資產少了多少,而收入又只能增加那麼一點點時,開始思索:
-這樣下去,到底會如何?
-老公的薪水付了房租管理費水電生活費等等的,根本所剩不多,不該指望向他要錢投資
-小孩的支出可能不少都要由我負擔了,所以不再是我所有的收入都可以拿去投資
-當譯者就是有工作才有收入,偏偏薪水是按字計價,只有工時越久才賺得越多,但是也要花時間陪伴小孩,陪著她長大更重要,所以這幾年薪水是多不起來了
-光是拿所剩的錢和未來增加緩慢的收入去投資,報酬能達到未來想要的退休生活嗎?
 
 
就是在這段期間的不斷思索,Helen 做出了決定:為了讓自己未來可以理想退休,還能讓孩子順利獲得教育長大,而且她未來也不用擔心財務和扶養家長的問題,我要自勵自強,靠自己成為我小孩的富媽媽,邁向財富自由之路!


然後就從最簡單的自學方法開始:在家邊帶小孩邊讀書,逐步累積自己的財務知識,然後慢慢探索。因為擁有好一點的基礎,才能知道如何進入金融世界,並擁有正確的態度,像有錢人一樣賺錢。(PS.寫這篇文的此時,小孩也還未滿三歲,因此 Helen 真的是新手上路,繼續朝財務自由的漫長道路前進中...)


不知來到這裡的朋友們,你們又是為了什麼,才決定朝財務自由的道路努力呢?

2016年11月23日 星期三

[轉載] 5階段理財教育法 培養聰明小富翁

Helen 本身也是媽媽,因此看到這篇文章時非常喜歡,轉載來此,讓理財新手的爸爸媽媽們也可以跟著嘗試喔!五階段共分為 3~5歲,6~10歲,11~13歲,14~18歲,18~23歲


借鏡美國》建立金錢觀,3歲開始不嫌早

黑馬在兒子3歲時,就教他們認識硬幣、做資源回收可以賺錢等理財觀念。如果你也想教孩子理財,卻擔心不知從何教起,那麼由美國政府開發的「5階段理財教育法」,內容包括從3歲到23歲、共分5階段的理財教育重點和實行方法,應該可以讓你輕鬆掌握孩子的理財教育。
這套內容具體的教材,是美國政府動員47位專家、參考24份理財教育研究論文、再融合全美12個相關組織經驗撰寫而成。會動用這麼多資源,是因美國總統歐巴馬於2010年初成立「財務能力顧問委員會」,決定發展這套教材。美國理財作家、也是委員會成員的貝絲‧卡布林(Beth Kobliner)在完成這套教材後指出,小孩從3歲就能獲得有關「金錢」的觀念,只是父母必須從「等待」、「選擇」等簡單的概念開始教起!


美國人撰寫的這套教材,按孩子的年齡分5階段、詳列20個理財教育重點,為讓台灣讀者在實行上更容易,《Smart智富》月刊特別訪問國內的理財和親子教育專家,依台灣民情對相關重點做出增刪,詳見以下分析:


3∼5歲》
善用小孩熟知物品,教導金錢換算


很多父母或許會覺得,「跟3歲的小孩談錢,他(她)會懂嗎?」新埔國小教師、也是金管會《金融基礎教育教材》撰稿作者的甘文淵指出,只要父母能跟小孩溝通、小孩能表達自己的意見或想法時,就是父母可以開始建立小孩理財觀念的時間。


甘文淵舉例,父母可以藉著小孩熟知的物品做換算、認識金錢。例如小朋友熟悉一罐8元的養樂多, 帶他們去買其他東西時,就可用每件物品等於可買幾瓶養樂多做換算,讓小朋友藉此了解金錢。


專家小叮嚀
藉由「等一下」,釐清想要與需要 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講師 陳靜宜


父母不能只是「教條式」的跟孩子說,哪些是你需要的東西、哪些只是你想要的。建議父母親,可以從哪些事可以「等一下」、讓孩子釐清自己是否真的需要。


舉例,孩子吵著想買餅乾吃時,可以跟他討論,「一定要現在嗎?你剛剛才吃飽, 等1個小時之後再說好嗎?」透過一段時間的冷靜,孩子漸漸會知道,哪些事情是他真正需要的。


學習重點》
你需要用錢來買東西
◎認識銅板。
◎與孩子討論如何衡量「免費」事物的價值,例如跟朋友玩。
◎與孩子討論如何衡量物品的價值,例如冰淇淋、衣服。


你得工作才能賺錢
◎跟小孩介紹你自己的工作。
◎在社區間散步時,告訴小孩哪些人正在工作,如司機、管理員。
◎解釋給孩子聽,哪些人是自己創業,例如餐廳老闆、服飾店老闆等,而這種人就叫創業家。
◎鼓勵孩子思考可以怎麼賺錢,例如賣果汁或點心。


在買想要的東西前你得先等一等
◎在小孩等著玩鞦韆或排隊等車時,讓他知道有些事情需要等待。
◎找3個罐子,1個標示花費、1個儲蓄、1個分享, 然後讓孩子把一些錢放在儲蓄的罐子裡,直到有足夠的錢買玩具。


你想要跟你需要的並不相同
◎買東西時,解釋哪些是生活必需品。讓小孩思考哪些是他想要,但不必馬上買、是可以等待的。
◎解釋哪些是家裡決定一定要買、哪些是可以等一等再買的東西。例如是牛奶得馬上買、還是汽水。
◎畫一個圓圈,解釋家裡的錢如何分配,讓小孩知道錢是有限的。


2016年11月18日 星期五

橘玲《如何停止焦慮 愛上投資》心得



閱讀時間:2016.10


會讀這本書是因為先是看了《大逃稅》,然後再看橘玲的《避稅天堂》《洗錢》等逃稅小說,從裡面的作者介紹得知橘玲的中文版譯書還有這本,既然都說是投資入門書了,那就來拜讀看看吧!


第一章 為什麼投資股票可以把一百萬變成一百億?
講的是一些在新聞報導中會看到令人羨慕不已的股市怪象,同時以淺顯的方式舉例是靠著什麼樣的槓桿,才能讓人在股市獲利幾百幾千倍。


第二章 從「堀A夢」的炒股案談起
從日本知名炒股案說起,介紹炒股案為何能成功,是靠著什麼樣的市場機制和人類心理達成的。同樣地,也以簡單易瞭的方法解是什麼是做空。


第三章 當沖交易是一種生活型態
介紹股市中以當沖為生的人,並介紹一些他們用的選股、股票獲利方法。


書中會總結第一章到第三章,是在說明人們從股市看到的奇怪現象。

2016年11月11日 星期五

《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》摘要




閱讀時間:2011
身為一個公務員家庭的孩子,出社會又當了幾年的大學專案行政助理,這輩子應該都是死公務員的心態了。可是因為這本書的標題引起我的興趣,讀了之後,替我開啟了財務世界的另一扇大門,因此它是我通往財務自由的啟蒙。特此將本書作為部落格開張的第一篇文。


為什麼這個世界上的貧富會如此不均呢?從新聞媒體或報導中看到,所謂的有錢人,是一天就可以賺到普通人一個月或甚至一年的薪水,差距怎能如此大呢?心中帶著如此的疑問,因此想知道究竟是差在哪裡,會讓普通人和有錢人的財富出現如此大的鴻溝,同時也期望自己能跟著改變,更快累積財富,讓自己與家庭更幸福,抱著這樣的心態讀了這本書。


書中第一部分,先講述你原先的「金錢觀」如何造就你現在的財務狀況。
通常,我們過往的經驗會構成現在的自己,但同時也會約束自己。你小時候一直聽到大的「語言」、從小看到大的「模仿」對象、小時候曾經遭遇過的財務「特殊事件」,都會約束你,造就你現在的金錢觀。因此對於這三個成因,要靠四個步驟來修正,你才能擁有有錢人的腦袋,這四個步驟分別是「察覺 -> 理解 -> 劃清界限 -> 重新設定」。


第二部分,則是作者提供的17個財富檔案。作者藉由提供17個讓讀者讀完之後可以安裝在心靈裡的財富檔案,替讀者植入新觀念,讓思考更接近有錢人的想法。


以下,是第一次讀本書時記下的書摘,跟各位分享一下(內含第二部分的17個財富檔案):